章红艳 -《十面埋伏》[MP3!]
专辑中文名: 十面埋伏艺术家: 章红艳资源格式: MP3发行时间: 2006年08月08日地区: 大陆简介:专辑介绍:
《十面埋伏》专辑里的曲目确实是被很多演奏家录过的曲目,但是就欣赏本身而言这张唱片有很多全新的内容:(1)世界首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2)音乐厅而非录音棚里的录音;(3)第一张由外国录音师录制的中国琵琶独奏专辑;(4)首张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发行的中国民族乐器独奏专辑。而对发烧友来说,《龙船》、《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曲目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录音精品。
唱片内册里有演奏家亲自协助整理的精彩评述(包括九首演奏曲目的介绍),不过,精彩的演奏远远超越了这同样精彩的文字解说。
《十面埋伏》
序言
撰文:加雷德·萨克斯(录音师及制作人)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很荣幸地推出名为“Channel of China”的中国音乐录音系列。我们在这里使用了当今全世界最新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将中国最优秀 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呈献给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这个系列里有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经典曲目,也有用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了一个富有多彩、精致和高品位文化的国家。“Channel of China中国音乐系列”将给世界各地的听众奉献上风格各异,体裁丰富的中国音乐,从古老的独奏乐器琵琶到大型交响乐队;从10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曲到当今中国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我们最先推出的《枫桥夜泊》(当代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专辑,由李心草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十面埋伏》(章红艳琵琶独奏)《空山鸟语》(于红梅二胡独奏)等三个专辑是在位于北京市中心比邻天安门广场的北京音乐厅录制的,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音乐厅。在此,我代表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特别感谢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先生和北京音乐厅总经理沙晓斌先生及参与录音的音乐家和工作人员,是他们的支持与合作才让我们的录音能够顺利完成。同时,我还要感谢世界顶级音箱老大B W亚洲代理香港宝华公司为这次录音提供了B W公司旗舰系列的805监听音箱,感谢发烧线材之王荷兰万登豪音响信号线制作公司提供了最顶级的录音用线材(备注:专门为录音师加雷德先生特制的麦克风信号线)。
这批录音是中国本土首次使用最新的DSD录音制作的SACD唱片。这种新的录音技术让追求最佳录音音效和想通过听唱片感受现场演奏的中国音乐听众和发烧友在聆听双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立体声录音重播时高高地上了一层楼,去领略那前所未有的聆听体验。
曲目介绍
01龙船
这是一首叙演端午节民间竞赛龙船来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乐曲。龙船竞赛有比演奏、比演唱、比表演杂技、比快等多种活动。在许多条龙船比快的竞赛时,是端午节龙船竞赛的最高潮。龙船上众桨疾摇,岸上与船上锣鼓齐鸣,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传到水面,腾向云霄。三段锣鼓,间插三个民间小调,活泼有趣的节庆风情,由琵琶生动的表现出来。
乐曲共有八段。一开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垫以锣鼓点。“三通鼓”用于古代战争中以击鼓催征。《龙船》选用了“三通鼓”显然是为了表现一个“竞”字。第二段引用了无锡民歌《下盘棋》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第一段出现的锣鼓声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环再现。第四段同第二段近似,但加用了新的民歌素材,在音调上也有所变化。第六段用扫弦奏法烘托出欢腾跳跃的曲调,使乐队曲情绪更为热烈,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第八段是全曲的尾声,速度由慢渐快,主要用扫弦技法来渲染气氛,全曲在热烈欢腾中结束。乐曲中出现的四次曲调,前三次取材于民歌,最后一次是器乐曲《锣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歌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琵琶还用长轮技法模拟唢呐循环换气以增强旋律的气势。
02飞花点翠
崇明派琵琶名曲。乐曲描绘了霜寒时节风吹雪花映松柏,松柏青翠傲飞雪的清雅、高洁的意境。该乐曲最初见于江阴发现的《十二文板》抄本中。1916年崇明派琵琶名家沉肇洲编印《瀛洲古调》时收入此曲。乐曲共六十八节,是民间曲牌《八板》的变体,后刘天华以放慢加花手法进行加工,使之更加清雅秀丽,委婉流畅,带有浓厚的江南乐韵。该乐曲在琵琶技法的运用上,多以推、拉、吟、揉、打等技巧,使乐曲充满传统琵琶文曲所具有的那种轻柔细腻、淡雅秀丽、讲究韵味和意境的特征,尤其是经常出现用长轮奏出切分的小三度上下往复的滑音,别具一格,乐句结束处常用清越的泛音,这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乐曲高洁、深远的意境。
03春江花月夜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被柳尧章和郑觐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起名《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迭”,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深云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声如流水的历音,速度的由慢而快、力度的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
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表现船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此曲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丝竹乐的艺术美,其艺术手法有以下几个特征:由静而动,则动而静;由远而近,则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寓于景。
04阳春白雪
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阳春白雪》流传有两种不同版板,“大阳春”和“小阳春”,《大阳春》指李芳园、沉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乐谱。《小阳春》是汪昱庭所传,又名《快板阳春》,流传很广。这里介绍的是《小阳春》。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分七段:1·独占鳌头;2·风摆荷花;3·一轮明月;4·玉版参禅;5·铁策板声;6·道院琴声;7·东皋鹤鸣。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全曲七段可分成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起部:1·独占鳌头。曲首出现长达十七拍的“八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原《八板》的旋律以“隔凡”和“加花”等技法加以润饰,运用“半轮”、“夹弹”、“推拉”等演奏技巧,音响效果独物有趣,使花簇的旋律充满活力。
承部:2·风摆荷花、3·一轮明月。这两个《八板》变体,在头上循环再现《八板头》之后,旋律两次上扬,在高音区上活动,表现情绪较为热烈。
转部:4·玉版参禅、5·铁策板声、6·道院琴声。在这三个段落中出现了不少展开性的因素。首先是乐曲结构的分割和倒装,并出现新的节拍和强烈的切分节奏。其二是运用“摭分”、“板”和“泛音”等演奏指法,使音乐时而轻盈流畅,时而铿锵有力。特别是6·道院琴声,整段突出泛音,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四射,充满生命活力。
合部:7·东皋鹤鸣。是本部的动力性再现,在尾部作了扩大,采取突慢后渐快的速度处理,采用强劲有力的扫弦技巧,音乐气氛异常热烈。
05大浪淘沙
民间艺人阿炳(即华彦均)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一首琵琶乐曲。反映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柳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
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
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06十面埋伏
传统大套武曲,亦名《淮阴平楚》,其前身是明代的《楚汉》。乐曲内容与《霸王卸甲》一样,描述楚汉相争,汉军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全胜楚军的故事。乐曲气势磅礴,重刻画汉军作为得胜之师的雄壮军威。其中“大战”段落更以琵琶独特的演奏按法,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两军垓下大战的场面,故事性极强。
曲谱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华秋萍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十六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埋伏》乐谱。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上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十面埋伏》描绘了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情景: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展开最后的大决战,刘邦起用韩信为大将,以30万汉军的绝对优势把十万楚军紧紧包围在垓下楚营内。夜间,刘邦的谋士张良令会楚地方言的汉兵用箫吹楚曲,唱楚歌,以此动摇楚军军心。项羽听到楚歌声以为西楚已失,被困的楚军则思乡心切,斗志瓦解,纷纷逃散,项羽身边仅剩下千余人,于是决定黎明突围,返回江东,项羽爱妾虞姬自知难于一同突围,遂自刎于军中。
项羽骑着乌骓马,带领800余骑兵,终于杀出重围,渡过淮水时,所随只有百余骑,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南)时又迷了路,陷入沼泽地区。抵东城(今安徽和县北)时只剩28骑相随。汉军一直在追杀,项羽引兵上了一小山(此山现在安徽和县北70里处,后被称为“四马山”、“九头山”),与汉军冲战数次,最后逃到乌江边,只剩他一人一骑,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取材于这个故事的还有《霸王卸甲》。
《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反映楚汉相争的同一历史题材,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都分为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作战情景、战争的结局三大部分,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闷悲壮。
07月儿高
此曲是一首流传悠久的乐曲,相传为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由南北曲的曲牌《月儿高》、《桂枝香》、《解三醒》、《玉抱肚》、《金络索》、《书眉序》、《红绣鞋》等组成。乐曲主要描述了从月升到西沉的过程,全曲华丽缠绵,极具舞蹈性。乐谱最早收录于1814年旗人荣齐所变的『弦索备考』中,属合奏谱;其后华秋萍又将之收入他的琵琶谱中,把原有的曲牌名称改换成《海岛冰轮》、《银蟾吐彩》等写景的小标题;后来李芳园的《琵琶新谱》也收有此曲并改名为《霓裳曲》,乐曲分起、承、转、合四部分,旋律动人,极富韵味,有若风清月白的夜晚,使人联想起飘飘欲仙的优美舞姿。
整个乐曲共分十二段:1·海岛冰轮;2·江楼望月;3·海峤踌躇;4·银蟾吐彩;5·风露满天;6·素娥旖旎;7·皓魄当空;8·琼楼一片;9·银河横渡;10·玉宇千层;11·蟾光炯炯;12·玉兔西沉。
第一段散板引序,缓收的旋律层层递升,犹如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把人们带入到一种朦胧变幻的意境中。
第二段如歌的旋律,用左手“吟、揉、推、挽”等指法作润饰,极富韵味,令人联想起飘飘欲仙的优美舞姿。在第三、五段,这个旋律在重复时,首句之后插入了长大的展开性音乐材料,使音乐得到了发展。尾部再现二段旋律时,第五段作了成倍的紧缩,并加了一个“搭尾”,结束在羽音上。
第四段将曲首散板引序作了结构变动与扩充。
第六段至第九段,将前面歌唱性主题作自由变奏,速度加快,节奏多变,旋律活泼跳跃,具有传统歌舞音乐的特点。乐曲呈现明显的层次发展,恰如舞袖翻滚、飞步环绕的热烈舞蹈场景。
第十至十二段,先是宽广地上扬旋律,用“长轮”指法演奏,乐音连绵不断,如同浮现玉宇千层,蟾光炯炯,耸入云霄,幽雅古朴而富于幻想。接着运用“摭弹”技法奏出轻快急促的音调,充满生气。最后一段,先现第一段引序材料的缩影,接着速度多变的音型重复,富有戏剧性。最后以全曲的首句作为全曲的终止乐句,描述玉兔西沉,周围一片幽静。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华丽,舞蹈性极强,颇具大唐风韵。
08塞上曲
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曲谱最早见于李芳园的《琵琶谱》,是他根据华秋萍的《琵琶谱》中的五首独立小曲《思春》、《昭君怨》、《泣颜回》、《傍妆台》、《诉怨》综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且伪托是王昭君所作。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全曲共分五段:1·宫苑春思;2·昭君怨;3·湘妃滴泪;4·妆台秋思;5·思汉。
此曲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惆怅,凄楚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使旋律更显得委婉柔美。描述此曲最贴切的一句诗莫过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
09霸王卸甲
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该曲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的,且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却有很大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乐曲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中,后李芳园将其收录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改编为《郁轮袍》,并增加了几个小段落;又注明为唐朝王维所作,不可尽信。但此后各家所传之乐谱均以此为蓝本。
全曲共分为十五段:1·营鼓;2·升帐;3·点将;4·整队;5·排阵;6·出阵;7·接战;8·垓下酣战; 9·楚歌;10·别姬;11·鼓角甲声;12·出围;13·追兵;14·逐骑;15·众军归里。其中10·别姬一段极为哀痛,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和痛苦。此曲为南派琵琶曲,其定弦与一般琵琶曲不同,为ABEA(一般定为ADEA),故在“扫”弦时会产生紧张的特殊音响。乐曲开始时,鼓声、号角声及马蹄声交织在一起,“这是楚汉相争的序幕,殊觉雄壮,中间几个段落著重描写项羽之骁勇善战的威武形象,所请“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也。直至9·楚歌、10·别姬段时,加入了新的素材,败走之势已成,壮气已消。项羽悲壮地诀别他的爱妃虞姬,突围而出;这是全曲的对比部份。最后的乐段,项羽到了乌江口,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自刎身亡,这是个无可奈何的悲剧性结束。此曲并不著重战争场面的描写,而把重点放于称霸一时的项羽在落败时的内心描述,尤其是别姬时的无奈与落寞。全曲虽属变奏体形式,但在结构上,具有完整“起、承、转、合”的程序,是一首优秀的琵琶曲,亦显示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
章红艳简历
章红艳,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八、九届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兼高级顾问。
章红艳生于浙江嵊州,7岁始从父亲章时钧学习琵琶。1978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199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攻读该院硕士研究生,1992年获硕士学位。在学期间先后师从孙维熙、林石城教授。
章红艳1982年获全国少年民族乐器比赛第一名;1998年获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奖;1992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第一名;1998年获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杨雪兰音乐教育奖。
章红艳任教同时不断以演奏家的身份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节及演出活动。1992年与中央乐团合作举行以协奏曲专场为内容的硕士研究生毕业音乐会后,又在国内许多城市举行独奏音乐会和以“琵琶行”命名的巡回演出,受到评论界和公众的热忱关注和评价。她曾先后应邀访问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巴西、波兰、爱沙尼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她曾先后与郑小瑛、邵恩、汤沐海、陈佐湟、托马斯·斯利普(美国)等中外指挥家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澳门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慕尼黑广播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出。
章红艳的主要著作及出版物包括:论文《塞上曲源流》、《我弹“诉”》;散文《再访慕尼黑》、《再录草原》、《琵琶伴我远行》;教材《琵琶的左手及右手技巧》、《章红艳授课札记》;并由先科激光唱片公司、BMG唱片公司、新加坡唱片公司、上海声像出版社录制出版《塞上曲》、《大师意境集》、《红艳华章》、《雨的联想》等CD专辑,《章红艳独奏音乐会》VCD现场版以及CCTV专题片《音乐人生·章红艳》。
《十面埋伏》(中国琵琶经典作品专辑)是章红艳在Channel Classics(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的首张录音专辑,将同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首张使用最新DSD录音技术录制,以SACD唱片发行的琵琶录音专辑。音乐家出生的录音大师Jared Sacks非常赞赏章红艳女士的音乐和演奏,并将继续与其合作出版更多的录音专辑。
章红艳于2003年创办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任音乐总监。乐团团员由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本科生及研究生组成,乐团致力于开掘弹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致力于探索不同乐器组合的可能性,致力于培育新生代演奏家。乐团曾举行“点对点”、“夏日弹拨”等专场音乐会及巡回音乐会,受到听众和音乐界的好评。
章红艳长期接受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双重教育,涉猎曲目广泛, 演奏技巧精湛,才情出众,格调清雅,极富魅力,尤其矢志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和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与提升;她立足本土,活跃于国际乐坛,是当今中国新生代音乐家的杰出代表。
录音师、制作人—加雷德·萨克斯
加雷德·萨克斯(Jared Sachs)出生于美国波士顿,早年就读于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主修圆号演奏。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担任圆号演奏员达15年之久。他经常随乐团为各大唱片公司录音。1987年,他开始在飞利浦唱片公司担任录音监制和录音师,同时还为宝丽金公司(今天的环球唱片)等著名古典音乐厂家做后期剪辑和母带制作。很快,萨克斯的录音得到了同行,特别是音乐家们的推崇。小泽征尔指定萨克斯先生担任他的夏季音乐节首席录音师。在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音乐家的大力支持下,萨克斯先生和妻子于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取名Channel Classics。迄今为止,萨克斯先生已经录制了250多个项目,录音和后期全由他一人完成。1996年开始,萨克斯参与飞利浦公司研究DSD录音技术和SACD唱片技术开发。2001年,他的唱片公司出版了世界第一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从此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唱片一律以DSD(飞利浦与索尼联合开发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录音方式)录音方式录制,只以SACD格式发行新的唱片。目前,在全世界,具备了DSD录音的唱片公司不到10家,就连声名显赫的古典音乐唱片几大厂牌也还没拥有自己的DSD录音设备。萨克斯先生拥有的DSD录音设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型号,软件永远是最新的版本。从2001年到2005年2月萨克斯先生已经出版了40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
北京音乐厅简介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乐而设计建造的现代风格的专业音乐厅。它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南侧,北面与景色怡人的中南海毗邻,西临繁华的西单商业街,向东远眺,宏伟的天安门广场,蔚为壮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北京音乐厅作为国际专业音乐厅之一,是乐坛精英施展才华的理想舞台,曾有众多国内外音乐大师在此一展才华,他们是:梅纽因、斯特恩、小泽征尔、马友友、斯科达、多明哥、卡巴耶、刘诗昆、殷承宗、傅聪、林昭亮、吕思清、王健等;北京音乐厅作为中外音乐百花争艳的艺术殿堂,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音乐厅作为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一方净土,为丰富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普及高雅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培养了难以计数的音乐爱好者。
2003年,北京音乐厅重新装修,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复业。改建后的北京音乐厅可容纳1024位观众。其外观更具现代感,外墙由浅灰色玻璃幕墙组成晶莹剔透的玻璃形体,尤其是夜间音乐厅内部灯火辉煌,看上去像一个蕴藏美妙旋律的玻璃音乐盒。演奏厅内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建筑声学措施,获得良好的音质、频率特性和适度的混响时间以及均匀的声场分布,以其明显的厅堂声学优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使其成为国际音乐艺术交流的重要演出场所。
说说DSD 录音与SACD唱片(超级音频CD)
DSD是录音方式,SACD是唱片格式。普通CD上不可能装载DSD信号,我们看到的普通CD上印有DSD,要么是愚弄无知的消费者,要么就是将PCM的录音用来在DSD AD转换器上过一下,然后再下转成16比特/44.1赫兹的Wave文件(不转成此格式文件,CD机就读不了)。SACD则是原封不动地装载DSD录音的原始录音文件格式。SACD之所以诞生,正是因为普通CD无法装载DSD音频信号。很多大唱片公司将PCM方式的录音以SACD发行,不过是一种商业伎俩。这样说来,真正的SACD必须是DSD录音的,否则就是新瓶装老酒。DSD录音存储下来的文件可以下转成PCM供普通CD使用,效果比原始录音是PCM的录音好。Channel Classics公司SACD使用的是4.7G的DVD盘片,碟片上镀有三层完全独立的音频信号:(1)5.0多声道DSD音频信号(2)2.0声道立体声DSD音频信号(3)2.0声道PCM普通CD Wave音频信号(由DSD音频文件下转来的PCM音频文件)。当你购买SACD时,一定要搞清楚是什么方式录音的,是DSD还是普通PCM。Channel Classics公司录音师之所以没有使用5.1声道(即:多一个重低音)是因为他录制的多半是古典音乐而非电影音乐,加雷德认为,低频信号该在录音时通过麦克风的摆位获取,在重播时通过音箱的摆位重播,这样就很自然了,完全没有必要无中生有搞一个超低音。他认为在音乐会现场是听不到那种器材玩家喜欢的夸张低音的。
超级音频CD新一代的音频
为了全面改善PCM(脉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则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因此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决定推出一种称为超级音频CD (SACD) 录音和重放的标准。
SACD是一种多层混合碟片。一层保留了传统的“红皮书音频”即16bit/44.1kHz CD标准,因此碟片可以仍旧可在标准的CD播放器上播放;另一层是高密度层,碟片可以在SACD播放器上播放,能提供2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可多达6声道或环绕声),具有极高的音频质量,频率响应从0Hz到100kHz,而动态范围大于120dB。高密度层也可用来储存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在播放时重现多媒体的形式。
除了音质方面的改善外,SACD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版权管理方式,其版权识别方式是有一种可见的和一种不可见的数字式水印同时存在。它是一种可用于媒体保存的理想介质。
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DSD)
DSD技术是用来录制SACD的音频。DSD是以1-Bit来表示采样率为2.8224Mhz音频波形,是从前通用的数码录音PCM录音采样率的64倍。因此可以使得SACD获得前所未有的音频质量,它的重放还原质量是其它任何数字或模拟音频无法比拟的。DSD以其超级的灵敏度100%地录制下麦克风所能收到的任何信号(包括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如细小的自然泛音),录音时,麦克风的信号进入DSD AD转换器,生成DSD数字文件后存在电脑硬盘里,这些信号最后通过无损压缩技术镀刻在SACD碟盘上,重播时通过SACD机上的DSD DA解码器100还原成模拟信号,即:录音时收到多少信号,此时还原多少,完全100%还原。这就是DSD和SACD的完美和珠联璧合。可以这么说,陈品SACD就可以作为录音公司的压碟母盘。相比之下,PCM录音则不能完全收入麦克风收到的信号,很多细弱和超低频及超高频的信号完全丢失,这就是为什么说数码录音声音坚硬,这还是当录音信号通过PCM AD解码器时丢失的信号,当CD播放机播放时,CD上的数码信号通过光头读取后由CD机上的PCM DA解码器解码,这时信号丢失更严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录音棚里从电脑上直接听PCM的WAVE音频声音比唱片上好的原因,因为这时少了CD这个丢失信号的环节。DSD录音和SACD完全克服了PCM录音和普通CD的致命缺点。XRCD也罢、1327.net也罢都是在后期处理和DA上玩雕虫小技,他们再怎么玩在播放时都是PCM DA出来的 16比特/44.1信号。令人心痛的是DSD作为封面装饰滥用了,几元钱的CD上也自称是DSD技术,令人啼笑皆非。SACD本来是为了装DSD信号的,结果就连世界著名的几大古典唱片公司也拿去装载甚至是70年代的录音,他们的做法是:有道德的可能会将早期开盘带录音直接输入DSD-AD解码器,让后生成DSD音频信号装入SACD,这时我们还可以通过SACD听到录音师们在录音棚里听到的开盘录音效果。恶劣的则是将PCM的数码录音通过DSD AD转换成DSD音频信号写入SACD。
DSD录音技术让集成了模拟录音生动优美的音色和数字录音的高信噪比。SACD则是忠贞不渝地100%存储和100%还原了DSD录音。有了DSD录音和SACD,我们可以不再嫌弃数码录音那不悦耳的音色,也不用再去折腾密纹胶木唱片(LP),通过忍受听炒蚕豆般的背景噪音为代价去苦苦品味那动人的模拟声。
COLOPHON 制作群体
Production Channel Classics Records bv
出版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
Producer C. Jared Sacks / Zhang Hong Yan
制作人 加雷德·萨克斯/章红艳
Recording engineer / editing C. Jared Sacks
录音/剪辑 加雷德·萨克斯
Assistant editor Hanying Feng
剪辑助理 冯汉英
Cover photo and design POLOARTS Entertainment Co., Ltd.
封面设计 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Additional photography Channel Classics
照片 荷兰音乐频道
Liner notes Su Li Hua Zhang Hong Yan
中英文文案 苏立华 章红艳
Technical information 录音设备
Microphones麦克风 Bruel Kjaer 4006, Schoeps MK2
Digital converter 数码转换器 DSD Super Audio / Meitner
Pyramix Editing / Merging Technologies
Monitoring 监听音箱 Bowers Wilkins 805 www.bwspeakers.com
Cables 麦克风信号线 Van den Hul * www.vandenhul.com
Recording location录音地点 Beijing Concert Hall, Beijing 北京音乐厅
Recording date 录音时间 August 2005 2005年8月
全球首张使用最新DSDS录音技术录制,以SACD唱片发行的琵琶录音专辑,《十面埋伏-SACD》(章红艳琵琶演奏)CCS SA 80106
《十面埋伏》(中国琵琶经典作品专辑),是被誉为中国“琵琶皇后”的章红艳在CCS公司的首张录音专辑,将同时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首张使用最新DSDS录音技术录制,以SACD唱片发行的琵琶录音专辑。音乐家出生的萨克斯先生非常赞赏章红艳女士的音乐和演奏,并将继续与其合作出版更多的录音专辑。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CCS) 2006年推出的名为
“Channel of Chiaa 的中国音乐录音系列。首先推出的《枫桥夜泊》(当代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集),由李心源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十面埋伏》(章红艳琵琶演奏);《空山鸟语》(于红梅二胡独奏)三个专辑。录音地点北京音乐厅,采用世界著名音箱制造商B&W公司旗舰系列的805监听音箱、发烧线之王荷兰万登音响信号线制作公司最顶级的录音专用线。
CCS公司老板、制作人 录音师:加雷德.萨克斯(Jared Saghs)
萨克斯先生曾经担任过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夏季音乐节首席录音师。1987年在飞利浦唱片公司担任录音监制和录音师,并为宝丽金(环球唱片)等等著名唱片公司做后期剪辑和母带制作。199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Channel Classics)1996年,萨克斯参与飞利浦公司研究DSD录音技术和SACD唱片技术开发。2001年,他的唱片公司出版了世界第一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柴科夫斯基“洛可可变奏曲”片号:165501)。从此Channel Classics唱片公司的唱片一律以DSD录音方式录制,只以SACD格式发行新的唱片。从2001年,萨克斯先生已经出版了60多张DSD录音的SACD唱片。
“6月21日荷兰奇诺唱片(Channel Classics)在华举办发烧试听会。著名录音师兼奇诺唱片总裁加雷德.萨克斯与中国区代表苏立华先生到场,向兴致勃勃的乐迷解释了SACD的原理和先进的录音理念,并举行了两款DSD录音的中国音乐唱片“枫桥夜泊”、“十面埋伏”全球首发仪式。活动随着琵琶演奏家章红艳现场演奏“龙船”PK唱片回放进入高潮。回放使用的是5台B&W805音箱,营造出逼真的音场。现场还举行了抽奖,奖品为奇诺唱片。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录音师李大康到场祝贺。”---人民音乐.留声机2006年第7期。
世界录音大师 北京玩“发烧”
用DSD(一种高解析数位音响规格)技术录制的两张中国作品新唱片最近由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录制完成。记者日前在“经典中国”新唱片试听会上了解到,作为“经典中国”系列的第一批唱片,《枫桥夜泊》和《十面埋伏》即将在48个国家发行。这两张唱片也将由国内唱片品牌“普罗艺术”列为其系列产品在国内发行。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的总监和首席录音师加雷德·萨克斯和唱片《十面埋伏》的琵琶演奏者章红艳现场为记者讲解并演示了唱片的录制过程和特点,章红艳还现场为记者演奏唱片中的作品,以便与唱片做对比。加雷德·萨克斯对中国音乐十分痴迷,去年开始来到中国,在北京音乐厅开始了他的录音工作。他对记者说:“我所做的是想把中国音乐的演奏状态原原本本记录在唱片中,这种状态是音乐厅演奏的状态,而不是录音棚的状态,我们用这样的发烧技术录制中国的音乐,向世界传播,有利于各国听众了解中国音乐的真实演奏状况。”
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出版的这两张中国作品唱片———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中国作品专辑《枫桥夜泊》和章红艳琵琶演奏专辑《十面埋伏》,全部是去年在北京音乐厅录制的。加雷德·萨克斯是国际著名的录音师,他使用的DSD技术录制的SACD(新一代数码音响规格)唱片是迄今为止最高保真的录音,还能让听者感受音乐现场演奏的氛围。加雷德·萨克斯说:“我的理念是把演奏者在音乐厅的演奏状态真实地记录在CD中,使得到唱片的听众在家里听音乐就像走进音乐厅一样,而演奏者在录制时没有任何负担。”章红艳在介绍录制体会时告诉记者:“我喜欢现场演奏的氛围,而在音乐厅录制比在录音棚少了很多局限,有利于发挥。他们告诉我,只管演奏,其他的由他们来负责。”章红艳在现场的演奏与在唱片中的演奏相比,唱片更为清晰,同时在唱片中也能感受到她演奏的激情。据了解,这批“经典中国”系列的《枫桥夜泊》刚刚出版就随中国交响乐团在美国巡演时发行,也受到当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下载地址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