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煲机 发表于 2017-11-18 23:05:20

群星 -【金韵奖纪念专辑一】320kbps[MP3]


                        

专辑介绍:

台湾百佳014

文案:
  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创作?由我们自己唱出!
  金韵奖是新力公司民国66年6月间举办之“青年歌谣演唱大会”的名称。
  它的特色在鼓励年轻人自己创作、演唱自己的歌、期将国语歌曲带入一个更有内容的境界。
  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的两千多位青年,经过北、中、南三区的初选、复选,在决选中十数位才华洋溢的青年脱颖而出。本纪念专辑即是集他们创作及演唱的菁华所录制。
希望藉此金韵奖的回响,有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这一代的青年有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歌曲。

出版  :新力股分有限公司音乐制作部
监制  :吕传东
发行  :侯世凯
策划  :音乐制作部
制作  :音乐制作课
编曲指挥:陈志远
录音师 :徐崇宪
录音室 :台北市重庆南路丽风录音室
封面设计:联广告公司
出版登记:局版台音字号0149号
唱片编号:VH-004

  这是新格唱片公司出版一连串的校园民歌合辑的第一辑,在当时十分受人重视,同时带领了一股风潮;其中许多歌曲,在当时几乎成为每个大专院校同学都会唱的歌,比如以徐志摩的诗谱成了曲的“再别康桥”,邰肇玫和施碧梧合写合唱的“如果”,邱晨写的“小茉莉”,简上仁写的“正月调”等。

  当时一般唱片公司都还没有注意到“校园民歌”正蔚然风潮,除了“洪建全基金会”曾出版了几张完全不具商业市场价值的“纪念”式唱片之外,新格可以说是第一家以专业手法制作民歌唱片,并透过商业方式包装、发行、宣传的唱片公司。每一届比赛,都产生了不少新的歌手及创作者,对于后来的流行音乐影响真不可谓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当进主其事的姚厚笙先生,他培养了一群年轻的唱片制作人及词曲作者,并且请许多乐师来因而提任编曲,引发了后来国语流行音乐的“不流血革命”。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无疑带来了更多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民歌在发展的初期可谓是轰轰烈烈,面对这种不断高涨的情绪。一些商业机构也纷纷在关注着这场运动。对于民歌运动而言,杨弦、李双泽等人起到了不可取代的启蒙作用,而民歌的真正崛起还是始自校园。无论是李双泽还是杨弦都丛校园中汲取了不同的音乐养分。当杨弦、李双泽倡导民歌的同时,在校的侯德建创作出了歌曲“龙的传人”“捉泥鳅”等,轰动了各大专院校,被看做是校园歌曲的代表作,充分表达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同和浪漫的田野与个人主义情怀,反映出当时青年人的心声。

  1976年刚成立不久的新格唱片发觉了民歌风潮所带来的无限商业机会,当一般唱片业者并未意识到民歌已日渐成为一种音乐发展方向时,1977年,新格创办了金韵奖民歌大赛。全台湾各大专院校喜欢民歌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无疑为民谣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但在当时人们依旧对民歌的发展抱有怀疑态度,人们质疑:会有那么多学生能唱歌?会有那么多学生能写歌?在这一片怀疑声中,一九七七年夏,首届金韵奖青年歌谣大赛诞生,开始了一个真正属于年轻人的歌唱时代。那时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创作,由我们自已唱出。”由此民歌手清新的形象也正式取代了以往浓妆艳抹的电视歌手。金韵奖大赛最大程度上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并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乐的改造中。商业手段的介入使得早期的民歌发展更加规范化。

  此外新格也是首家通过商业方式包装、发行、宣传民歌的唱片公司。对于每一届金韵奖大赛涌现出的新人新作,新格在制作人姚厚笙、黄克隆的极力倡导下,均以《金韵奖纪念专辑》的名义推出合辑。当时新格阵营中,招致了绝大部分民歌歌手,像齐豫、李健复、王海玲、杨耀东、范广慧、包美圣、黄大诚、王梦麟等。

以上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专辑曲目:

01. 再别康桥(范广慧)
02. 如果(邰肇玫、施碧梧)
03. 小雨中的回忆(刘宗立、曾佩媛、陈淑惠)
04. 正月调 (简上仁)
05. 满庭芳草绿(刘苍苔)
06. 谁来海边(杨耀东)
07. 寻(詹萨耶璃)
08. 小茉莉 (包美圣)
09. 深情无边(陈明韶)
10. 恋(谢玲玲、谢莹莹)
11. 青鸟(张智真、曾若玄)
12. 深秋浓浓的枫红(朱天衣)      

下载地址: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群星 -【金韵奖纪念专辑一】320kbps[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