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员
- 音乐币
- 13
- 贡献
- 10
- 金钱
- 2173
- 威望
- 0
- 相册
- 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专辑英文名: Schoenberg, Arnold: Gurrelieder/Suite for String O专辑中文名: 勋伯格·阿诺尔德:古雷之歌、管弦乐组曲资源格式: MP3发行时间: 2003年01月07日地区: 奥地利语言: 德语简介:
IPB Image
IPB Image
专辑名称:Gurrelieder/Suite for String Orchestra
作 曲 家:Schoenberg,Arnold (勋伯格·阿诺尔德)
指 挥 家:Janos Ferencsik,Norman del Mar
歌 唱 家:Martina Arroyo, Dame Janet Baker, Julius Patzak, Alexander Young
专辑类别:古典音乐2CD
发行公司:EMI Classics
唱片编号:B00004Z34N
发行日期:January 7, 2003
音乐流派:Cantata/Suites
专辑介绍:
虽说勋伯格创立了现代乐派的十二音列技法,但是在迈向无调音乐的轨迹,仍留下了许多充满浪漫气息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声乐作品,就是《古雷之歌》。此曲受到瓦格纳与理查德·史特劳斯影响甚深,因此乐团编制庞大,并动用两个合唱团与六位歌者,是勋伯格对后浪漫乐派在编制上要求巨大宏伟形象的一种总结。此曲采用著名的丹麦诗人Jens Peter Jacobsen的创作,其诗作充满象征主义的面貌。描述丹麦王瓦德玛四世在古雷堡的故事,此曲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华德马王对托薇丽莉的爱情,第二部分为华德马与神的争辩,第三部分为华德马王去世与战士们在夜晚疯狂的搜猎,关于这部分,评论家Wellesz曾经说过,其音乐所带来的震憾足可比拟瓦格纳的歌剧《诸神的黄昏》。
# 这是70年代发行本的再版,除了《古雷之歌》以外,还收录了管弦乐组曲。虽然不是《古雷之歌》最广为流传的版本,但著名女次高音歌唱家(见后面介绍)和指挥家Janos Ferencsik演绎的却颇具个性美,值得聆听和收藏
专辑曲目:
1. Gurrelieder, oratorio for 5 soloists, reciter, chorus, orchestra
Composed by Arnold Schoenberg
with Martina Arroyo, Dame Janet Baker, Julius Patzak, Alexander Young
Conducted by Janos Ferencsik
2. Suite, for string orchestra in G major
Composed by Arnold Schoenberg
Performed by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ducted by Norman del Mar
Disc: 1
1. Gurrelieder: Part I: Orch Prld - Danish State Conc Orch/Janos Ferencsik
2. Gurrelieder: Part I: Nun Damfpt Die Dammrung Jeden Ton - Alexander Young
3. Gurrelieder: Part I: O, Wenn Des Mondes Strahlen Leise Gleiten - Martina Arroyo
4. Gurrelieder: Part I: Ross Mein Ross Was Schleichst Du So Trag - Alexander Young
5. Gurrelieder: Part I: Sterne Jubeln, Das Meer, Es Leuchtet - Martina Arroyo
6. Gurrelieder: Part I: So Tanzen Die Engel Vor Gottes Thron Nicht - Alexander Young
7. Gurrelieder: Part I: Nun Sag Ich Dir Zum Ersten Mal - Martina Arroyo
8. Gurrelieder: Part I: Es Ist Mitternachtszeit - Alexander Young
9. Gurrelieder: Part I: Du Sendest Mir Einen Liebesblick - Martina Arroyo
10. Gurrelieder: Part I: Du Wunderliche Tove - Alexander Young
11. Gurrelieder: Part I: Orch Interlude - Danish State Conc Orch/Janos Ferencsik
12. Gurrelieder: Part I: Tauben Von Gurre - Janet Baker
13. Gurrelieder: Part II: Herrgott, Weisst Du, Was Du Tatest - Alexander Young
Disc: 2
1. Gurrelieder: Part III: Erwacht, Konig Waldemars Mannen Wert - Alexander Young
2. Gurrelieder: Part III: Deckel Des Sarges Klappert Und Klappt - Odd Wolstad/Chor Of Danish Radio/Svend S. Schultz
3. Gurrelieder: Part III: Gegrusst, O Konig, An Gurresees Strand - Alexander Young
4. Gurrelieder: Part III: Mit Toves Stimme Fluster Der Wald - Alexander Young
5. Gurrelieder: Part III: Ein Seltsmer Vogel Ist So n Aai - Niels Moller
6. Gurrelieder: Part III: Du Strenger Richter Droben - Alexander Young
7. Gurrelieder: Part III: Der Hahn Erhebt Den Kopf Zur Kraht - Alexander Young
8. The Wild Hust Of The Summer Wind: (Orch Prld) - Danish State Radio Sym Conc Orch/Janos Ferencsik
9. The Wild Hust Of The Summer Wind: Herr Gansefuss, Frau Gansekraut - Julius Patzak
10. The Wild Hust Of The Summer Wind: Seht Die Sonne - Chor Of Danish Radio/Svend S. Schultz
11. Suite: I. Ov - RPO/Norman Del Mar
12. Suite: II. Adagio - RPO/Norman Del Mar
13. Suite: Menuet Trio - RPO/Norman Del Mar
14. Suite: Gavotte - RPO/Norman Del Mar
15. Suite: Gigue - RPO/Norman Del Mar
# 专辑仅用于试听, 请购买正版支持你欣赏的音乐家 #
作曲家介绍:
Home Page (点击)
勋伯格·阿诺尔德(Schoenberg,Arnold 1874-1951)
奥地利作曲家,被尊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巨人。主要依靠自学成才,一度随亚历山大·冯·策林斯基学习对位.1899年作《净化之夜》,1900着手创作《古雷之歌》,但直到1911年才完成.1911年至二十年代,执教于柏林和维也纳.1933年因纳粹谴责其音乐 颓废 (他是犹太人)而前往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1907年前后,他自己承认的 内在冲动 下,从充分掌握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早期作品,转入一个试验阶段;创作如《钢琴曲三首》op.11(1909)、为斯蒂芬·格奥尔格的《空中花园录》中十五首诗谱写的歌曲op.15(1907-1909)、《管弦乐曲五首》op.16(1909)、独角音乐话剧《期待》op.17(1909)、配乐戏剧《幸运之手》op.18(1913)以及用阿尔贝尔·吉罗的《月光下的彼埃罗》中诗歌为朗诵唱与乐器谱写的歌曲二十一首op.21(1912).这些引起极大争议的作品向着一个技术目的前进,这种技术到1921年左右初具规模,即 十二音作曲法 的原则(参见twelve-note system),主要是回到复调音乐,作曲家认为十二音作曲法是提高,是走向 更高更好的秩序 .这种秩序的作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在1921-1933年间写的作品里,包括钢琴作品《小曲五首》op.23,《组曲》op.25,七件乐器和低男中音的《小夜曲》op.24,管乐五重奏op.26,第三弦乐四重奏op.30和《乐队变奏曲》op.31.在美国写的许多作品回到比较传统的曲式和调性原则(实际上,他一直认为 无调性 一语用词不当).《G大调弦乐组曲》(1935)是自从第二四重奏(1907)以来的第一部有调号的作品,第二部是《管乐队主题与变奏曲》op.43(1943),翌年改编成乐队曲op.43b.最后阶段最突出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op.36(1936),第四弦乐四重奏op.37(1936),将拜伦的诗谱写成钢琴、弦乐和朗诵的《拿破仑颂》op.41(1943),钢琴协奏曲op.42(1943),弦乐三重奏op.45(1946),以及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的《华沙幸存者》op.46(1947).歌剧《摩西与亚伦》尚未完成便去世.勋伯格的最杰出的学生为阿尔本、贝尔格、安东·冯·韦伯恩和贡·韦勒斯.他的《和声学》是当代最重要的和声论著之一;他的《和声的结构功能》另撰有论文集《风格与思想》(1949)和《作曲基本原理》他还擅长绘画,1907-1910年间作大量画幅,其中有不少为自画像.1951年7月13日死于洛杉矶.
勋伯格在二十世纪作曲技术方面的贡献在于他建立的十二音列体系。这是种复杂的,但未必不能用几句话说清楚个大概的作曲新技法。我们知道,早在贝多芬那里,音乐功能的发展和利用就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们说贝多芬打开了音乐所有的天地:他把音高向高处和低处开拓到极限,把力度的强弱扩展到极限。此后,作品的篇幅更长了,旋律和节奏更复杂了,配器变得越来越色彩斑斓。可以说,构成勋伯格的创作环境的那一代作曲家继承的正是贝多芬的宝贵遗产。然而勋伯格却力图从音乐艺术形式的功能中开发出新的可能性,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探求音乐构成上的新方法,……以代替以前调性和声所引起的结构上的变异。”他早期作品多采用半音阶手法,随即在一种高度个人化的风格中超出了传统的大一小调性。然而,在音乐中“超出调性”就如同空间探索中超出地心吸引力活动和生存一般困难。为此,勋伯格耗费了十二年时间探索“在调性的引力作用之外站住脚”的理论方法。其结果便是著名的“十二音列体系”或“序列音乐”。十二音音乐的基本单位是“音列”,它由十二个半音音阶中选出的一列音符组成。在这个音列中,每一个音只与同它邻近的音联系;这构成了一个“型”。在同一个型的音列中,任何一音在本序列其它音全部出现之前不能重复。这避免了个别音的特殊地位,从而瓦解了调性的感觉。音与音之间的同等地位造成了一种“真正的民主”。有人指责勋伯格是“理智主义者”,然而他早年的《升华之夜》却会使哪怕最不可救药的浪漫派为之倾倒。在勋伯格看来,十二音并不是作曲的机械保障;相反,它倒使作曲变得更困难了,因为音列与以往作曲家的调性主题一样,也是一种灵感和激情的产物。勋伯格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家努力追求的最大目标只是:表现他自己”;而一件成功的艺术品则是“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这可说是地地道道的“表现论”。勋伯格的“十二音列体系”是纷繁复杂的现代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其主要内容为:
一、在一个八度之内,互为半音关系的十二个音同等重要。传统的大调、小调音阶被完全放弃,而运用“半音阶”,也就无所谓“调性”了。
二、这十二个音符,可以按照任意顺序排成一个序列,但不能存在重复现象。
三、一个序列进行完毕之后,下一个序列不是对上一个序列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复杂而严格的顺序原则再次出现。
四、和声用音也依照上述排列原则。传统的“三和弦”被彻底摒弃。
“十二音列体系”不仅在构成方面复杂、理解起来晦涩,而且对传统的记谱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五线谱都是以乐曲所在的“本调”为基础的,这样就避免了繁杂的升降记号。但“十二音列体系”是无调性的,它无论以十二种调性中的哪一种调作为本调,都无法避免经常使用“升半音记号”、“降半音记号”和“还原记号”。有人统计过,勋伯格的某部作品总谱的某一页内,竟有98%的音符使用了上述三种处理记号 为此,勋伯格曾经研究过记谱法的改革方案。他提出了一种新型记谱法,其特点也是给“十二个音”以平等权:在他的谱表上,一个八度内可以自由地放置十二个音符。这样,勋伯格的音乐,在他自己的记谱法中就一目了然,再也不必看到那些“足以乱心”的“升、降、还原”记号了。
当然,勋伯格的这种新型记谱法也有其局限性——对于“十二音列体系”而言,这种记谱法无疑是最方便的;可是一旦离开了勋伯格的这类音乐,就几乎“无用武之地”了。十二音技法是勋伯格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的体现——任何一音不得支配另一音,在音列中其他音全部出现以前,任何一音不得重复,这表现出勋伯格在矛盾痛苦面前的不妥协精神;十二音列体系又是十九世纪晚期以来变化音体系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赋予了勋伯格独特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成为“进步”的象征。 ----选编自Wunderhorn
歌唱家介绍:
珍妮特·蓓克(Janet Baker,1933-?)
IPB Image
英国女次高音歌唱家,与卡拉丝、萨瑟兰、帕瓦罗蒂、多明戈等并称为十大歌唱家。生于哈特菲尔德,1956年首次演出歌剧。60年代饰演了一系列巴罗克时代的歌剧角色,以及埃尔加、布里顿等现代英国作曲家的剧目。此外,她在柏辽兹、马勒的乐队伴奏艺术歌曲的演唱方面,享有很高声望,尤其是和指挥家巴比罗利合作在EMI的录音,迄今仍为爱乐者珍视。
下载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