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个人经验,多数唱片的第一首(开场曲除外)会被安排上专辑中最动听的主打曲,“虎子”这张唱片就是遵循这个模式。第一首专辑同名曲〈口痴〉可谓先声夺人,绝对是首可以过耳不忘的曲子,IDM混合Glitch营造出的Ambient意境、配以从“星期三旅行”的〈Moth In Winter〉中的女声采样,真得让我感受到一种通灵般的幻美、时空的模糊,那些个数不清甜蜜时刻跟梦境层层迭迭的在我脑中交替浮现;躺在床上,随音乐慢慢放松下来的身体仿佛在我惬意的闭上双眼那一瞬挣脱了地心引力而开始悬浮,失重所带来的畅快感非地球语言可以形容,除非神显灵代我诠释一切。天下没有做不完的美梦,梦醒时分便是午夜钟声敲响、灰姑娘现回原形夺门而逃的狼狈时刻。“星期三旅行”主音“吴卓玲”用英文演绎的飘逸、梦呓般的Dream-popM靡靡之音从侧面狠狠的给了中国音乐人一记反手耳光,难道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英语吗?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我个人不认得“吴卓玲”,从名字字面上看,“吴卓玲”应该是个中国人,不过她是不是外籍华人(田原是吗,各位?),我就不清楚了,笑话!....
为一首曲写那么多,中文传到我手里也算是被糟蹋了,以下的我会尽量省略一些字。
第二首〈Hz1978.3.9〉,我认为这是“虎子”自我感觉良好的一首,不然他也不会用签名跟身份证里的几个号码做曲名。对于这曲,我得承认,“虎子”感觉对了。这曲被安插在第一曲〈口痴〉跟第三曲〈静电〉之间,很好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开篇十几秒左右响起的Glitch低音适时的把我从上一个梦境中拉了出来,自然而然的又把引入下一个梦境中――也就是第三曲〈静电〉。〈静电〉算是首时髦的dub,很有质感,当中采样不多,简约了点,要不就可以推荐给迪吧放了。第四首〈单向织法〉techno味浓了点,其实我是不怎么听techno的,不过〈单向织法〉当中欢快的风琴采样抵消了点techno的冰冷感,只可惜曲子时间太短,不适合跳舞时放。第五曲〈大江户〉恐怕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很少人对Ambient这种乐风感冒,我对安置在第五首的这曲倒是比较满意,5分53秒的长度正好让大脑忘掉节奏再来段时光旅行。听第六、七、八曲时,我想起了“Mouse On Mars(火星鼠)”电子乐团。我当时想,如果“Mouse On Mars”听了这几首,心里只定美开花了,估计他们那感受就跟老师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都在社会上混得挺牛B一样有成就感。第八曲取名为〈Mars rat(火星鼠)〉可能也是“虎子”为了向“Mouse On Mars”致敬,这么看来,“虎子”这小子RP还行。第八曲〈虚构的Hz乐团 〉,丰富的采样以dub节奏为蓝本,诙谐中可窥见“虎子”大男孩儿的一面,我喜欢在上网聊天时边打字边听,生活中加点童趣的东东,也许更快乐一点,我看“虎子”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没有第十一曲〈北京动物园 鸟馆〉,第十曲〈盆景〉可以算首多余的Ambient曲,但有了〈北京动物园 鸟馆〉,〈盆景〉就有了存在的价值跟意义。〈盆景〉在整张专辑中的作用类似〈Hz1978.3.9〉,起到了铺设情绪的作用,说的通俗点,〈盆景〉跟作爱前情侣间对眼神、亲嘴儿之类的前戏差不多,“虎子”深知大多数人不习惯忽然间有太大的落差感,我很欣赏他这点。我发现很多音乐人会在专辑末尾放首野心之作(我好象写过这话),我看结束曲〈北京动物园 鸟馆〉就是“虎子”特地保留下来用于表达个人的一点小情绪的。〈北京动物园 鸟馆〉中各种鸟鸣的采样在Glitch音效的修饰跟点缀下有种老电影似的画面感,这曲快听完时,我还以为这曲只是单纯的采样呐,可当Trip-Hop节奏的吉他曲掩盖鸟声时,直觉告诉我,还有戏。没想到不一会“虎子”跟一女的唱上了。“妈妈,神会在今夜里、今夜里降临....”“爸爸,神保佑我们这一世,用不用悲伤?....”帮鸟儿唱出的短短两句歌词中隐藏着的人文关怀让我联想起电影[楚门的世界]。电影结局处楚门终于找出并踏进了自由之门,可〈北京动物园 鸟馆〉中的鸟儿因智商、能力等关系,只能无奈被人类关起来欣赏,而人类却视这些为保护跟爱戴。为了个人的喜好将动物置于笼中,这是霸权主义,人类的确残忍,我觉得脸红。
01. 口痴 Stammer
02. Hz1978.3.9
03. 静电 Electrostatic
04. 单向织法 Single directional weave
05. 大江户 Grand Edo
06. 佛 Buddha
07. 慢跑dub Jogging dub
08. 火星鼠 Mars rat
09. 虚构的Hz乐团 Fictional Hz orchestra
10. 盆景 Bonsai
11. 北京动物园 鸟馆 Birds zone in Beijing 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