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吧 - www.52290.com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05|回复: 0

群星 -【3人展】320K[MP3]

[复制链接]

1931

主题

1932

帖子

55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音乐币
0
贡献
0
金钱
3593
威望
0
相册
0
发表于 2017-11-20 14: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PB Image

IPB Image


专辑介绍:

关于此专辑,网上信息比较少,写的好的更少。搜到这篇文,经原作者爱地人同意转载于此。

            为“3人展”树碑立传
                    文/ 爱地人

  在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有两张非常著名的三人合辑。一张是“新格唱片”于1986年通过第三届“金韵奖”这个平台而发现的三位新人——郑怡、王新莲和马宜中捆绑后推出的专辑,另一张就是“滚石唱片”的开门首作,由吴楚楚、潘越云和李丽芬共同推出的《3人展》。从相同处来讲,这两张合辑都是当时唱片公司对签约新人“不放心”的产物,因此就想到了这么一个名为合辑、实为EP的奇特组合来进行营销,这倒是和日后“滚石唱片”旗下的魔岩公司在力推中国摇滚乐的时候,经常总是三张三张打包推出专辑的宣传思路一脉相承。而这种人海战确实也获得了预期的成功,前者因为一首《月琴》而传世,并为台湾乐坛献上了一只名叫郑怡的夜莺,而后者则让华语歌迷第一次认识了潘越云,并在一首《我的思念》里让人思念至今。歌随人红,人随歌而传世,历史总是记住最后的胜利者,而作为两张专辑中最终的最大受益者——郑怡和潘越云,也因为她们日后的影响力,而将这两张专辑纪录在其个人的档案里,俨然成了她们个人的处子之作。
  
  不过,与王新莲和李丽芬日后总算还有机会出专辑相比,吴楚楚这个被张钊维称为台湾乐坛“枭雄”的人物,却在目送这些新人走向或繁华或坎坷的音乐之路后,向歌手生涯说了Bye-Bye。两年后复出的他,已经将手中的吉它换成了一张又一张的唱片合约,并在其后十几年的岁月里,以“飞碟唱片”公司总经理的身份,陆续召集和发掘了如苏芮、蔡琴、王杰、“小虎队”、张雨生、姜育恒等等歌手和组合,在与“滚石唱片”激烈的竞争中,成就了台湾流行乐坛最为黄金的十年,而此时再回首当年意气风发的他的声音,就真是比恍如隔世还再多加一辈子了。
  
  作为“现代民歌运动”的开创者之一,吴楚楚的民歌风格,的确和被称为“台湾现代民歌之父”的杨弦有很多的共通点,比如都喜欢相对艺术化的唱腔,比如都喜欢将古诗词入曲以达到一种很东方很古典的意境。在由陶晓清(台湾乐评人马世芳的母亲)策划的《我们的歌》合辑中,吴楚楚作曲并演唱的《好了歌》、《摆渡船上》和《行到水穷处》,就都是这样的作品,其中《好了歌》直接选用了《红楼梦里》曹雪芹的诗(1993年中唱公司出版的《某某人Rap》里,尹相杰还用Rap演绎了这首诗的另一种时尚风情),而后两首则都是周梦蝶的诗作。不过在这张《3人展》的合辑里,吴楚楚作曲的《古松》和《大风歌》,倒并没有用上这种做法,前者为台湾后现代诗理论的倡导者罗青填词,但《古松》却写得并不后现代,相反却是一首铿锵有力的短促励志诗,读来如《龙的传人》那样让人心潮澎湃;《大风歌》在日后经常被误传为《大风起》或《大风吹》,也不像它初始版本的创造者刘邦那样充满着英雄的苍凉豪迈之气,三拍的旋律听来反倒是十分浪漫和潇洒;《星星》和《邂逅》则与李泰祥治下的齐豫歌曲有着同样的色彩,质朴的民谣加上华丽弦乐的点缀,从而营造出一种亦天然亦堂皇的荡气回肠效果。而从吴楚楚的演绎来看,他与稍晚出道的李建复(《龙的传人》的首唱者)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歌声都是如此的挺拔、正气,声线总是在鼻音上方盘旋,给人一种吟诗作对时的潇洒和自得感,而这或许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文艺男青年的标准配置。
  
  与日后跟随小虫大玩“新古典主义”和“新武侠主义”时期那个声线颇熟女的李丽芬相比,在《3人展》里她的音色竟然是如此的纯净,以至于很难在第一时间与她相认,想要将这些歌曲和《得意的笑》或是《爱江山更爱美人》划上等号,更如同把林青霞和舒淇当成是同一个人般不可想象。在《3人展》里,李丽芬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她高低音错落有致的起伏,低处时情绪就在唇间徘徊,高处时又将身心如笛声般划向苍穹。除了当时“滚石唱片”主推的《激荡》之外,《海鸥飞吧》更由于是胡德夫的创作而成为一种历史遗迹。不过,如此美妙的声线,却并没有因为这张合辑的推出而被赏识,直到6年后,李丽芬才推出了她首张个人专辑《梳子与刮胡刀》,而那时候的她却和林良乐一起,被改造成了冷漠、黑色的中性形象,与《3人展》里如黄莺般的啼声早已相去甚远,可叹!可惜!
  
  最后则将主角留给潘越云(我也知道这种说法很势利)。与李丽芬相同,潘越云在这张专辑里的声线,同样与她后期的作品有很多的不同,在《3人展》里的她,似乎更像是处于一个歌手由半职业走向职业的过渡发育期,而她的声带也明显比后期更多一个高音头,因此会让作品的某些段落,总是会散发出一种如民谣般干净、质朴、清爽的味道。因为邰肇玫的发掘而走向歌坛的潘越云,在当时也算是同时代女歌手的一个“异类”,因为她既不属于“金韵奖”(新格)系,也不属于“民谣风”(海山)系,多年驻唱的背景,虽然因为大环境的影响,也多少会沾点民谣的露珠,但更多的还是灯红酒绿的世故,而潘越云日后之所以成为歌后的原因,也在于她并没有因为世故而娱乐,而是因为世故而风情,从而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
  
  在这张专辑中,潘越云也演绎了四首作品,其中的一曲《等待》,更是阿潘比较稀有的自创作品。很奇怪,反倒是这首由她自创自唱的作品,反而听起来最不潘越云,而像是同时期陈淑桦的声线和刘家昌的旋律那样的结合;《留一盏灯》则是由半个恩师的邰肇玫作曲,著名词人杨立德作词,比较有意思的这两个合作者日后各自最有名的作品,倒都与苏芮联系在了一起,前者写过一首名叫《心痛的感觉》的歌,后者则填过一首名叫《奉献》的词……同样是两者合作的《明亮的季节》,则洋溢着淡淡的美国乡村风味,潘越云在这里已经开始运用起她日后的绝技——控制尾音,将尾音用近似爵士乐的手法,将句与句之间的空隙填得满满当当,于是让整首作品都显得饱满。而整张专辑最为出名、甚至可以说是专辑因为它才为更多人所知的作品,正是那首被称为潘越云成名作的《我的思念》。不过,比较不幸的是,这首作品流传更为深远的,还是次年由海山唱片推出的蔡琴专辑《你的眼神·秋梦》中的“蔡版”,再加上1996年《民歌蔡琴》里更为老辣的翻上加翻,那“一千遍、一万遍”的余韵,就更加蔡入人心了。不过,从两者的演绎中,也确实可以看出在这首作品上,还是后来者的蔡琴更适合这首作品,因为相对而言,潘越云更适合演绎那种有戏剧张力的作品,能在画面感十足的意境中,将风情演绎得万般绮丽,音乐也由此显得更立体、更灵动;而蔡琴则更像是“坐台”高手,凝神运气间,音符会因为她声线连绵的累积而显得浓稠,之后慢慢飘逸,如雨如雾,浓到化不开……一动一静,这也是两大歌后最大的不同之处。
  
  有意思的是,这张唱片由于年代的久远,更导致了它在发行时间上的不同说法。在“滚石唱片”新近重新设立的官方网站上,将这张唱片的发行时间标注为1981年5月,而在一些潘越云的精选辑上,却又标注成为1981年3月。倒是首版的LP上,明白无误的将这张唱片定格在1980年的12月。如果考虑到这还是“滚石唱片”成立之后发行的首张唱片,这样的前言不搭后语,就更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了。而之所以翻出这些辑外杂事,只是想说明,当无数的历史学家正忙于在唐宋元明清这些故去的已经没有丝毫温度的年代里梳理传奇、归纳经验时,其实许多体温尚存的历史,同样也值得我们去追忆、去感动、去珍藏。那就趁着歌里的人和事,尚还没有完全离开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再聆听一遍《3人展》吧,听他们的青春、听他们的宿命,听音乐中那个飞扬的时代,同时也为这个时代树碑立传。

资源及简介均来自网络,在此对原发布者致以感谢。仅供试听。                        

专辑曲目:

01. 古松 - 吴楚楚
02. 我的思念 - 潘越云
03. 星星 - 吴楚楚
04. 海鸥飞吧 - 李丽芬
05. 等待 - 潘越云
06. 邂遘 - 吴楚楚
07. 激荡 - 李丽芬
08. 留一盏灯 - 潘越云
09. 一颗砂粒 - 李丽芬
10. 明亮的季节 - 潘越云
11. 大风歌 - 吴楚楚        

下载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001科技| 音乐吧 52290 ( 桂ICP备2021006182号 )

GMT+8, 2024-12-30 01:12 , Processed in 0.0597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07726.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